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1917~2015年)是我的重要领路人之一。朱老虽已辞世十年,但他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与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等理念,始终是照亮我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详情】
几日晴朗,气温便上来了,田埂上冒出来很多小花。记忆里,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挎着竹篮,缓缓走向田埂。今年的紫花地丁开得可真旺盛啊!奶奶微笑着,轻轻摘下一朵,别在我...【详情】
选自《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选自《大招》: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当中医药与古诗词相遇,传统与传统便撞了个满怀,古诗词为中医药赋予了更为深厚的文化价值...【详情】
我与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的师承之路,不得不提及老师微信分享给我一则出自《庄子》的短故事轮扁斫轮(斫,zhu)。老师将这则寓言发给我后,我细细品读。故事中...【详情】
杏花,作为春日的信使,不仅以其美丽的花朵装点着大地,还在中医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是生机与希望的象征,更被赋予了祛病养生的神奇功效。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杏花...【详情】
芙蓉花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花,不仅以其柔美娇艳的姿容装点着这座城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五代后蜀时期的芙蓉护城传说,到如今遍布街巷的蓉城印记,芙蓉花早已...【详情】
提起芥菜饭,民间有一个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满腹经纶的青年张氏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氏热情好客,就要...【详情】
我的人生似乎是从黑夜开始的。 从小学开始,神经衰弱与失眠便如影随形地纠缠着我。那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望着漆黑的天花板,思绪如麻,却怎么也无法沉入梦乡。 少...【详情】
一位耄耋老人伏在书案上,翻阅着古籍医书。秉持求知态度,坚守医者良知这便是我爷爷陶寿彭孜孜以求的行医写照。中医是一本读不完的厚重古书,而他用七十年来的执着与坚守,翻...【详情】
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地铁石佛站旁,一座占地56亩的中医药文化秘境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新都基地,正以从一棵草到一颗药的独特叙事,书写着传统医学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2023年,成都...【详情】
川派炮制,作为中国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的重要流派,根植于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土壤。巴蜀之地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里群山环绕、江河纵横,孕育了超过50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详情】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成语典故这一灿若星辰的文史瑰宝。而在成语典故中,又有很多与中医中药有渊源。这些与中医相关的成语历经千百年,代代相传,蕴涵着深邃的...【详情】
丁福保 丁福保(18741952年),字仲祜,号梅轩,别号畴隐居士,生于江苏无锡,原籍江苏常州。他是一位学贯古今、兼通中西的医学家、翻译家、出版家、藏书家、文字学家。他的治学...【详情】
据南朝范晔《后汉书韩康传》记载: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详情】
如果要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学领域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有哪些?络病理论当仁不让。络病理论指导下的通心络胶囊也因其疗效显著且证据确凿首次登上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详情】
中医药发展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与人类文明演变相生相伴。作为中华民族特色医疗技术,中医药不仅在祖国大地上世代传承,也随着华人在全球范围内迁徙,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在...【详情】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宝库中,南宋画家李唐的《村医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描绘古代医者情怀的典范之作。此画以其独特的构...【详情】
地黄,是我在国际交流时,最喜欢举例的一味药。在一味地黄身上可以看到中药栽培与道地药材,看到中药鲜用与中药炮制的生熟异治,还有中药复方的灵活配伍和中成药的运用衍化。...【详情】
七叶一枝花源自民间草药,是少数民族药,沿用至今,功效显著。李时珍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医药的宝贵经验,《本草纲目》中收录了131种少数民族药。目前国际上对于传统药物的整理研...【详情】
黄芪之草,熠熠嘉珍。生于旷野,挺秀于塞北荒陲;沐乎风霜,扎根在丘壑僻壤。其貌也,茎直而坚,似卫士执戟列阵;叶翠且繁,若绿云铺地叠茵。 当夫春和景明,黄芪吐芽,点点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