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新换的膝盖,以后还能爬山跳舞吗?”每次康复门诊时,我都能从患者眼中看到这样的期待与焦虑。其实,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一半靠医生精湛的技术,另一半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术后系统、科学的康复养护。在中医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骨骼的修补,更是一次对周身筋骨气血的系统重整。要想真正实现筋柔骨正,重返运动场,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筋骨并重,形神共养”这八个字。
以和为贵,动静相宜
中医康复的核心在于一个“和”字——气血和、阴阳和、筋骨和。现代康复的“早期介入、循序渐进”原则,正暗合了中医“动静结合”的智慧。动,指在安全范围内的科学活动,目的是“通”,即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滑利关节。静,并非绝对卧床,而是指精神的安宁与身体的适度休养,目的是“养”,即养护元气、修复组织。民间疗法“合骨疗伤功”在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康复科、针灸科广泛应用,尤其是针对膝关节置换术等或者因伤病引发的失眠、焦虑等情绪问题,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合骨疗伤功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调神、调息、调身”融为一体,能实现“动静结合”。以下,我们将康复分为三期,详解如何运用此道。
辨证施功,循序渐进
急性期:化瘀通络,定痛安神
急性期为术后1~2周,此期核心病机可概括为瘀血阻络,气机不畅。手术创伤导致血离经脉,瘀滞局部,故见剧烈疼痛、肿胀。康复目标为减轻肿痛,实现生活基本自理。
现代康复为基
冷敷、抬高患肢、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即保持关节不动,主动绷紧再放松大腿肌肉)。
合骨功法治本(静中求动)
培补真元法:卧床时,轻闭双目,进行深缓呼吸。吸气时,将注意力集中于小腹(丹田),感受身体的放松;呼气时,将注意力引导至患处,想象紧张和不适感随着呼气被舒缓、释放。此法有助于安神定志,缓解疼痛带来的恐惧感。
恢复期:柔筋养骨,恢复功能
恢复期为术后2~8周,此期瘀血渐化,气血未复,筋脉失养,表现为关节僵硬、屈伸不利、肌肉无力。康复目标为大幅提升关节活动度(屈膝≥105°),恢复肌力与正常步态。
现代康复为基
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主动/辅助的膝关节屈伸训练、直腿抬高、逐步负重行走。
合骨功法治本(动中寓静)
导引疗伤法:将气功“轻、慢、圆、柔”的原则融入每个动作。屈伸膝关节时,动作力求轻缓,可想象在温水中运动,用心体会肌肉的放松与关节的舒展。
需特别注意,康复训练应避免因追求角度而产生剧烈疼痛。过度用力或暴力掰拉可能导致软组织二次损伤,反而加重关节僵硬,适得其反。
念力相辅:行走时,将意念专注于“足踏实地,步履稳健”,用心感受肌肉的协调运动和身体的平衡感。
功能待复期:强筋壮骨,回归生活
功能待复期为术后9~16周,此期功能待复,病机根本在于肝肾不足,筋骨失稳。肝主筋,肾主骨,高强度的功能恢复需肝肾精气的充养。康复目标为实现完全负重,自如上下楼,满足所有日常生活需求。
现代康复为基
进行上下楼梯、静蹲、平衡训练等。
合骨功法治本(固本培元)
导引深化:引入“高位站桩”。高位站桩是双腿微屈、重心较高的站桩姿势,形似半坐,旨在以最小负荷稳固下盘、培养元气。这是强筋壮骨、重建膝关节本体感觉的较好方法。站桩时要求精神专注,体会由足至腰、乃至全身协调发力的整体感。
培补真元:通过每日坚持练功,培补肝肾元气,可辅以设想精气充盈双膝,促进筋骨强健。
核心心法与重要提醒
全周期黄金心法
1.意先行,气则动:任何训练开始前,先集中精神,明确动作要领和预期目标。
2.呼吸深,动作缓:深长的腹式呼吸是保障动作缓慢均匀的关键。
3.守边界,痛即止:所有活动以不引起尖锐剧痛为绝对前提。
重要提醒
本文所述为普适性的康复原则与调养理念。鉴于个体差异,所有康复训练务必在您的主治医生及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个性化方案。切勿盲目模仿,并请定期复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