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人们陆续开发了一些川贝的代用品,比如东北的平贝母和新疆的伊贝母。川贝母价格相对比较贵,时有不法商人用差不多大小的平贝母冒充川贝母。正品川贝,品尝可感到味道微微发苦而有回甘。反之,味苦难散、难以下咽的,十之八九就是用平贝母冒充川贝母的。
川贝枇杷膏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中品。贝母是治疗咳嗽非常好的中药,被收录在《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山草类。《本草纲目》中有一个治疗小儿百日咳、咳嗽痰壅的复方,用贝母五钱、半生半炙的甘草二钱,制成丸剂,用于止咳化痰。
有一次,我感冒后咳嗽几个月,最后还是吃了川贝,情况大为改善,把咳嗽止住了,痰也消了。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枇杷膏等治疗咳嗽的中成药里面都含有川贝母。
然而贝母的药用品种,自古以来就非常复杂。《中国药典》收载的以贝母为名的中药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与浙贝母5种,有时中医干脆把“母”字省略,简称为川贝、平贝、伊贝与浙贝等,它们都是来源于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其中最常用的是川贝母和浙贝母。
川贝母、浙贝母均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川贝母的润肺化痰功效更显著,尤其针对久咳不止、痰黄黏稠之证。
浙贝母化痰止咳力量稍弱一些,但擅长于散结,更适用于痰核瘰疬,类似现代的甲状腺结节、脂肪瘤等。
对于感冒以后延绵不断的咳嗽,不妨直接将几粒川贝嚼碎吞服,方法简单,起效快,用药量也少。
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又可分别把川贝称为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贝母。
伊犁采药
一药多名可能使得这味药复杂了起来,况且贝母的基原的确复杂。
1985年,我正在开展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项目——编辑《中国药用植物》。这是第一部介绍中国药用植物的英文书籍,收载了150种常用中药。那两年,我和助手唐军、摄影师崔海明一起到祖国各地跑野外、拍片子、做记录,对于全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在四川北部山区采过一次川贝,采收过程并不容易。川贝的药用部位是长在地下的鳞茎,地上植株十分纤细,很容易断,好不容易采到一株,要想压制成标本就更难了。离开了四川,我们接着去了新疆,去看一看伊犁贝母的分布情况。
20世纪70年代有一首歌曲很流行,歌中唱道:“伊犁河水奔腾,乌孙山峰高耸,勤劳的锡伯人民,为什么这样欢畅,因为牛羊满山,稻谷千里飘香。”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记得我们到达乌鲁木齐已是晚上10点,天还是亮的,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又出发。那时陆路交通还很不便利,坐了整整两天汽车才到伊犁。不过到了伊犁之后见到的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河山之壮美,高呼不负此行!
在新疆我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朋友的盛情。西瓜、哈密瓜香甜可口。羊肉串、烤全羊一道道美食应接不暇。新疆的资源与华北、华中地区相比,特点是品种少、数量多。马鹿的鹿角,多得能堆满一个篮球场,像一座小山。在那里的民族药市上,我们见到了伊犁贝母,还有甘草、红花、肉苁蓉、雪莲等当地特色的药材。
我们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继续考察之行。在中国56个民族里,锡伯族不算是人们最熟悉的。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清乾隆年间被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锡伯族至今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他们是能说、能写满文的民族,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
植物分类引路人
诚静容教授是我进入药用植物王国的引路人。而我将植物分类学看作打开《本草纲目》大门的金钥匙。诚先生是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诚先生是锡伯族人。诚先生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读书期间曾获得“金钥匙奖”。20世纪50年代初,诚先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2012年11月11日,百岁高龄的诚静容教授走完了一生,中国植物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诚先生生前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身后还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毕其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20世纪80年代,我在研究生期间的植物分类学指导老师就是诚静容教授。当时,大学里学生对老师的称呼都是“某老师”,被称为“先生”的并不多。特别是对女老师,称为“先生”的少之又少。但人们都称诚静容教授为诚先生,如此称呼她是师生们对她的人品与学识的敬仰。
1999年,我来中国香港工作。诚先生亲笔写信给我鼓励,还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中草药手册寄给我,并谦逊地说,这些书留在她那里已经用处不多了,希望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
诚先生告诉我,现在搞分类的人比较喜欢定新种,所谓的“小种派”。但搞药材的人,一般从应用的角度考虑,是“大种派”。掌握了这个大原则,再回过头来看贝母的分类就比较简单了。
川贝浙贝
贝母家族很庞大,兄弟姐妹有几十个种。从临床应用看,贝母可分为两大组,一组是川贝组,另一组是浙贝组。顾名思义,兄弟两个一个主要产在四川,一个主要产在浙江。
川贝组如珍珠大小,主要是野生的,人工栽培还不足以形成规模,所以很珍贵,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浙贝组,鳞叶形状像元宝一样,又叫元宝贝,偏小的不去芯芽,又叫珠贝。
在市场中,如名字里没明确提到川贝、浙贝的话,一般大的是浙贝母,小的是川贝母或平贝母。
有两个传统经验术语描述川贝典型的特征,一个叫“怀中抱月”,另一个叫“观音坐莲”。“怀中抱月”指松贝也就是川贝的外层有2瓣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被抱的部分呈新月形。“观音坐莲”是指松贝底部平,头部尖,放在平台上,能够端正稳坐。(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